內地12月美元計出口按年增2.3%勝預期 進口增0.2%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24/01/12 10:15

最後更新: 2024/01/12 13:21

分享:

分享:

內地12月出口按美元計3036億元,按年增長2.3%,增幅比上月擴大1.8個百分點,勝預期兼創八個月新高;進口2282億元,由下跌0.5%轉為增長0.2%,略遜預期。全年計,進出口總額5.93萬億元,跌5%,其中,出口3.38萬億元,跌4.6%,進口2.55萬億元,跌5.5%,順差8232億元。

對最大貿易夥伴東盟、歐盟及美國的全年累計進出口分別下跌4.9%、7.1%及11.6%,其中對美出口及進口分別跌13.1%及6.8%。對日本、南韓、台灣進出口也錄得雙位數跌幅,對本港進出口則下跌4.2%。對拉美、非洲、澳洲、印度及俄羅斯進出口錄得正增長,尤其對俄增速最快,達到26.3%。

分析指,得益於年末旺季、全球科技周期上行,以及低基數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助推,內地當月進出口雙雙走升,出口增速優預期回暖,進口重回正增長區間,顯示中國外貿恢覆腳步漸穩,未來幾個月料延續改善。但考慮到外部不確定因素的難以回避,加上全球經濟低迷,政策還需加力擴展內需空間。

保銀資本管理公司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指,該行預計外部需求將在今年略微幫助中國經濟,而疲軟的國內需求促使中國有競爭力的企業向全球市場擴張,這有助於遏制世界其他地區的通貨膨脹。但出口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柱,不足以提振整體國內需求,財政政策擴張的支持至關重要。

澳新銀行中國市場經濟學家邢兆鵬指,當月與主要貿易夥伴出口仍在收縮,推動出口的主要動力來自RCEP和「一帶一路」國家的需求,國別和產品差異表明中國製造業供應鏈多元化影響仍在持續。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指,今年進口有望進一步改善,國內消費和內需向趨勢水平回歸。

官方:外需疲弱衝擊出口,今年有信心向好

海關總署表示,過去一年世界經濟復甦乏力,全球貿易整體表現比較低迷,外需的疲弱對國內出口形成了直接衝擊。從數字上看起來,出口增速相比前幾年確實有所放緩。但出口是在高基數上再創新高,不僅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,也保持了份額的整體穩定,在增長動能、區域格局等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。

今年外部需求的持續低迷仍將是制約國內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,同時保護主義、單邊主義這些因素也對出口造成影響。另外多個國際機構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整體上不如疫情前,而貿易保護主義、地緣政治沖突不斷加劇,加上最近的紅海航運通道受阻等不確定、難預料因素,都會對貿易活動形成干擾。

但中國經濟韌性強、潛力大、活力足,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,外貿綜合競爭優勢依然突出,外貿新動能加快聚集,外貿發展的有利條件多於不利因素。期海關對重點進出口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,逾3/4企業預計今年進出口持平或增長,當局有信心、有能力推動今年外貿繼續向好發展。

責任編輯:陳建錫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